嘉善县围绕“三个度”精准发力,深化“综合查一次”,营造“无事不扰、有事必应”的综合监管新常态,打造“尊商、惠商、安商”法治化营商环境县域典范。做法得到时任副省长高兴夫批示肯定,省司法厅王中毅厅长现场肯定,在今年全市“大综合一体化”现场会上分享推广。
一、以“尊商”为领,提升执法温度,助推企业自治
(一)推广预告式“综合查一次”。专门制定工作方案,要求执法部门牵头“综合查一次”时,编制跨部门检查清单,明确检查事项;在正式检查前,鼓励向特定类型的市场主体发布检查预告,给予企业自查自纠时间,确保“自查自纠到位、监督检查到位、问题整改到位”。今年以来,“打非治违”发布执法检查预告7批次。
(二)推动行政指导服务前移。编制科技型企业合规性指导“一张清单”,针对税务、应急管理等9大领域的易发易罚问题,提出89条合规建议,供2000多家科技型、培育企业自查自纠。以企业需求为导向,提供组团上门指导,为执法服务加码。以主动提出指导服务的嘉兴钜锋制衣有限公司为例,经过各部门组团会诊、帮助发现潜在风险隐患、整改闭环后,已经推荐上报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。
(三)优化轻微违法减罚免罚清单。践行微创式执法、闭环式监管,在“综合查一次”中落实轻微违法减罚免罚清单,加强教育劝说,确保问题整改闭环。根据实际调整清单,及时总结分析执法检查情况。今年以来,综合执法开展减罚免罚434次,调整清单1次、涉及执法领域12个。
二、以“惠商”为要,提高管理准度,减少执法扰企
(一)探索简单检查事项“委托查”。贯彻落实《浙江省综合行政执法条例》,建立简单检查事项委托机制,执法队员经委托后统查多部门事项,减少检查频次、缩减现场检查人数。加强组织保障,创新组建党支部,出台《嘉善县行政执法教官团管理办法》,提升执法队伍综合能力。探索“综合飞一次”、“AI智能查”等非现场执法,变“人员查”为“数字查”。截至目前,检查现场人数缩减50%以上,全县执法满意度提升至95%。
(二)创新分类分级“四色管理”。以开发区(惠民街道)为试点,创新企业“综合查一次”分类分级“四色管理”办法,提高企业监管的精准度。建立包括企业经济绩效、安全守法等在内的评价模型,依托园企管理数字化应用,对危化品、纺织、机械等九大类千余家企业进行动态赋色。截至目前,对18%的绿色企业“无事不扰预约查”,对51%的蓝色企业“轻微违法自主改”,对27%的黄色企业“预警防范强指导”,对4%的红色企业“挂牌督办重点管”。
(三)协同共抓三项监管制度。出台《嘉善县统筹“双随机一公开”与“综合查一次”工作机制》《嘉善县深入推进“综合查一次”“监管一件事”工作方案》等文件,召开全县联合动员大会、实务培训会,建立综合监管“1+N”工作联络制。聚焦“都不管”、“多头管”问题,梳理“一件事”特色场景,建立条目式“综合查一次”清单,满足日常执法需求。截至目前,已梳理15个“一件事”特色场景,将72个“监管一件事”与79个双随机联合抽查任务有效结合,减少重复检查计划12个。
三、以“安商”为本,强化监督力度,提升执法质量
(一)强化检查任务常态化监控。统筹全县行政执法检查计划,推进行政执法计划的顺利完成。将“综合查一次”纳入“大综合一体化”考核指标之中,明确“综合查一次”监管率不低于20%。对各部门综合监管情况进行常态化线上、线下督查,对协作配合不积极、随意执法、过度检查的,发放执法建议书。今年以来,全县开展“综合查一次”行动168次,减少扰企2090次,综合监管率47.7%、双随机抽查率70.1%。
(二)贯通“基层治理”、“综合执法”两大平台。今年3月底,率先实现基层治理综合信息平台与省“大综合一体化”执法监管数字应用的全域贯通,使问题线索无缝流转、全程可控,实现基层治理“141”体系内的深度融合。此外,依托行政行为码,对各类执法事件的“发起”、“检查”、“处罚”、“整改”进行线上全流程无感监督,有效强化监督,确保执法规范。今年以来,生成行政行为码2750个,线上监督率100%。
(三)打造“一体化办案指挥中心”。在9个镇(街道)打造“一体化办案指挥中心”,供镇(街道)综合执法“一支队伍”执法人员使用。通过标准化操作、数字化留痕、可溯化管理,强化执法全过程监督,以规范公正文明执法,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。今年以来,现有“一支队伍”执法人员263名,办理、监督行政处罚案件1313件。
来源:嘉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
|